儒家政治思惟與american平易近主軌制的構成
作者:王小良 孫婷婷
來源:《國際漢學》2022年第2期
本文英文原題為“Confucian Political Ideas in the Making of American Democracy”,初次于2019年8月在“哥本哈根國際儒學論壇”上正式宣讀,反響熱烈。作者王小良(Dave Wang)博士,american紐約皇后圖書館勞雷頓分館(Queens Library at Laurelton)館長、圣約翰年夜學(St. Johns University)兼職傳授,長年努力于儒學經典對american政治、社會影響的研討。他特別關注american開國元勛對中華文明積極原因的吸取,及其對american政體構成的影響。他活著界多所年夜學就本課題發扮演講,曾在中國、印度、japan(日本)、意年夜利和american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過幾十篇相關論文。比來的一篇為《american開國元勛與中國長城——追溯“american筑墻”思維的來源》(“The U. S. Founders and the Great Wall of China:Tracing the Origins of‘American Wall’ Mindset”),發表于american《弗吉尼亞亞洲研討評論》(Virginia Review of Asian Studies)2019年第21卷第70—79頁。他的多篇論文已被包含約翰霍普金斯年夜學在內的american年夜學選為研討生和本科生教材。在amer包養ican政治軌制樹立之初,作為開國元勛之一的本杰明·富蘭克林提出了社會進步理論,即將儒家政治觀念同東方社會進步傳統結合起來。其他主要開國元勛如約翰·亞當斯和托馬斯·杰斐遜都參加了富蘭克林的行列,應用儒家政管理念創造出獨特的american政體。儒家思惟通過這些開國元勛在american平易近主軌制中留下了令人意想不到,卻又難以磨滅的印記。
作者簡介:王小良(Dave Wang)博士,客籍中國吉林。1982年東北師范年夜學世界史專業碩士畢業,1991年赴american留學,2000年獲american亞利桑那年夜學哲學博士學位。現為american歷史教導協會會員、《弗吉尼亞亞洲研討評論》(Virginia Review of Asian Studies)編委、american紐約皇后圖書館勞雷頓(Laurelton)分館館長、圣約翰年夜學兼職傳授,被國內多所高校聘為客座傳授。長期從事中華優秀傳統文明對東方文明進步影響的研討,在中國、american、意年夜利、japan(日本)、印度發表了數十篇與此主題相關的論文,惹起廣泛關注。近年來發表的重要論文有:《儒學與american平易近主軌制的樹立》(“Confucianism in the Making of American Democracy”)、《儒家政治思惟與富蘭克林的社會進步理論》(“Confucian Political Ideas and Franklin’s Theory of Social Progress”)、《american開國元勛與中國長城:探尋“american筑墻心態”的包養來源》(“The US Founders and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Tracing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Wall Mindset’ ”)。2021年他的著作《中國與american的樹立:中華文明的影響》(China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fluence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在american出書,書平分析了18世紀以來中國文明對歐美文明的影響,闡述了中國在品德、政治哲學、教導、農業、技術等領域的成績,以及這些成績對東方的促進感化。
1783年american獨立戰爭甫一結束,剛樹立合眾國不久的開國元勛們便面臨著挑戰:若何樹立一個穩定的政體來維護艱難獲得的反動果實。有關這項艱巨的任務,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1735—1826)的描寫為:“諸事聚合如此,顛覆當局實遠較于現下這般時節樹立當局為易。”【1】
合眾國的開國元勛們在1787年制憲會議上確立了國家的憲章,這令他們的功績更為嚴重、更史無前例。不過不出所料,《憲法》頗具爭議。草擬完成后,批評者指責“《憲法》是對american獨立戰爭中的焦點原則的變節”,而擁護者則稱贊它“是不受拘束與權力的傑出結合,是與國家統治的現實妥協”。【2】
這些東方思惟門戶培養出來的開國元勛,遭到了歐洲啟蒙運動對當局責任闡述的影響。他們悵然接收了平易近治的觀念,這一觀念是因為啟蒙運動思惟家的盡力而日益風行起來的。此中一位思惟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在其著作《當局論》(Two Treatises on Government,1689,1690)中闡釋了他頗具影響力的社會契約理論。該理論反對君權神授,支撐以被統治者批準為基礎的當局,只需被統治者愿意放棄必定的不受拘束來換取性命、不受拘束和財產這些基礎權利。
或許出人意料的是,一些啟蒙運動的領袖,好比洛克和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都非常愛崇儒家的管理原則。好比,洛克贊同被統治者有起義的權利,這與儒家政管理論是分歧的。洛克論證說,假如當局不克不及保護國平易近的天然權利,則國平易近有權起義樹立新的包養網價格統治階級。【3】開國元勛們也有類似的主張,他們說統治的基礎目標是若何服務國民。不過同時,統治階級也要對布衣進行制約;有些開國元勛,好比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1751—1836)擔心,向教導程度不高的人和窮人讓渡過多政治權利會在社會和政治層面形成動蕩。【4】
將《憲法》的建國原則作為指引的american,經常被譽為現代平易近主的典范。但是,american的軌制并非純粹的平易近主。好比,總統不是通過直接多數票選出的,而是通過選舉人團“間接普選”錄用的。選舉人團是創建者們的一個新穎設法,他們想以此來減弱通俗平易近眾的權力,從而解決麥迪遜及其同寅擔憂的問題。選舉人團軌制下,贏得普選的總統候選人不克不及保證必定可以進主白宮;總統是由選舉人團多數票選出的。【5】
未將儒家思惟包含在締造american平易近主的影響原因中是最惹人注視的問題。證據表白,開國元勛們在建設全新、獨特的american政治軌制時,經常應用儒家政治哲學。被譽為“american學術和教導之父”的諾亞·韋伯斯特(Noah Webster,1758—1843)甚至宣稱儒家思惟是《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構成中最具影響的原因之一。【6】
在本文中,筆者將探討american開國元勛們在樹立合眾國新政體的過程中若何借鑒儒家的政治思惟。本文將概述儒家哲學的管理理念,探討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的政管理論以及開國元勛們在創建新政體的過程中若何運用了儒家觀念。
儒家管理理念概述
孔子(前551—前479)是一位中國哲學家、教導家和政治家,漢朝時,他的學說被確立為國家的正統思惟。儒家有一條指導原則:品德培養應源自國君。令人稱奇的是,盡管孔子所處的時代動蕩不安,他堅信統治者應當通過教導和榜樣來統治臣平易近,而非武力。孔子還堅稱,當局應為國民而存在,且平易近貴君輕。【7】
孔子認為,統治者的美德是其統治的條件。“德”被視作一種品德氣力,它讓統治者無須訴諸武力便可獲得別人的忠心。【8】正如孔子所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平易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9】孔子認為:“假如統治者能依照最高的準則請求本身,國民就會效仿,這樣從上至下都會有所改觀。”【10】有德性的當政者就好像北極星普通,其他眾星會環繞著它運轉。【11】
尤其是,孔子教導人們平易近主的原則,即最高統治權來源于國民。12孔子將統治者比作船,平易近眾比作水:“水則載船,水則覆船。”【13】換言之,統治者的統治權是因為國民的準許才存在的。可是孔子也信任,統治者的品格定然不成防止地會對子平易近產生影響。統治者的品德氣力就像風,而國民的則像草,風向哪邊吹,草就向哪邊倒。【14】
此外,孔子反對官員濫用職權來為本身取利。他說:“放于利而行,多怨。”【15】他的一條基礎原則是,領導者應當成為品德模范。他說:“正人喻于義,君子喻于利。”【16】正如他進一個步驟所解釋的:“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包養網不往也。正人往仁,惡乎成名?正人無終食之間違仁,冒昧必于是,顛沛必于是。”【17】
最后,孔子還創造了賢能統治的概念。其意為,遴選統治者應當根據才幹、功績和成績,而非出生或是財富。現代的精英政治概念就是以該框架為基礎的。它請求,起首,政治領袖具有才幹和操行;其次,具有上述特點的人才幹被選作當局官員。
融東進西——本杰明·富蘭克林政管理論的構成
american開國元勛們深受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該運動是東方思惟發生嚴重轉變的分水嶺。【18】而儒家思惟對啟蒙運動具有主要意義,繼而也對american政體的構成具有深遠影響。
自從17世紀耶穌會士將儒學引進東方,歐洲的知識分子便開始宣揚孔子在倫理、社會規范及當局責任方面的學說。【19】啟蒙運動時期儒家經典的譯本數量逐漸增添,歐洲知識分子對精英政治方面的儒家信條越發推重,并勸告人們采納儒學體系。【20】伏爾泰和弗朗斯瓦·魁奈(François Quesnay,1694—1774)即是此中兩位。伏爾泰稱孔子創造了“完美的品德科學”,魁奈則宣揚一種仿效儒學樹立的政治經濟體系。【21】啟蒙思惟家們遭到儒學的影響,強調“感性和品德”,這種設法在18世紀上半葉跨越年夜西洋,抵達了北美殖平易近地。【22】
也恰是在這一時期,對腐敗的英國當局不滿的本包養杰明·富蘭克林構成了改變東方政治體系的理論。對富蘭克林而言,幻想的政體是結合了儒家管理原則和東方社會傳統的政體。他在給年夜覺醒運動的著名基督教牧師喬治·懷特菲爾德(George Whitefield,1714—1770)的信中講述了本身的理念。他歸納綜合了當局主導的儒家社會進步形式和東方的群眾發起形式:
我高興地得知,你有眾多在下流社會人物中傳教的機會。假如你能使他們成為友善之士,可以成為效仿的榜樣,普羅年夜眾的行為就會產生巧妙的變化。在這方面,我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孔子,這個有名的東方改造家開創了一個先例。當看到本身的國家社會沉淪,各種歪風邪氣泛濫時,他努力于教導上層人士。他用本身的理論引導他們走向高貴,平易近眾紛紛效仿他們。這個方法對人類產生了偉年夜的影響。有些人能夠對于逝世后下地獄不以為意,但是懼怕本身在有生之年落后于時代。我們東方的良多改革發軔于無知的下層平易近眾。當運動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時,有識之士就會產生興趣,從而參加進來。假如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應用,改革運動就會加速。如有人能找到使這兩種方法永遠應用的方式,在我看來,他的貢獻將比經緯度發明者年夜一萬倍。【23】
在信中,富蘭克林指出有三點對重生的american政體有主要影響。起首,領導者應當是“品德的緣起”。其次,東東方的社會進步方法是分歧的:前者的特點是當局的傑出管理,后者則是“愚蠢的平易近眾”。最后,將東方的社會進步形式同東方的統治傳統結合起來對于政治進步極為主要。以上三點是富蘭克林社會進步理論(見圖1)的基礎。
圖1 富蘭克林社會進步理論(作者原創)
在東方,社會進步是由精英領導群眾獲得的——用富蘭克林的話來講,是智者和偉人(品德的原推手)領導布衣(蒙昧的平易近眾)獲得社會進步的。在東方,這種變化則是反向的,通俗平易近眾迫使智者和偉人獲得社會進步。富蘭克林認為兩種形式單獨來看都是不完美的,兩者結合才是一個優化的體系。
年夜體上說,富蘭克林的理論強調了三個原因的主要性:起首是強無力的中心當局;其次是中心當局的領導應當成為公眾仿效的品德榜樣;最后,當局和公眾之間的權力變動應由權力分立體系掌控。
富蘭克林參考儒家的統包養治原則并不希奇,因為開國元勛們對中國哲學的要義熟知已久。好比,十年前,在富蘭克林本身主辦并且發行甚廣的《賓夕法尼亞公報》(The Pennsylvania Gazette)上,他鼓勵殖平易近地領袖按孔子的教誨行事:
他同心專心向好,品格全然被匡正過,不會因任何強烈的感情而偏廢正派。既然品格被匡正過,他便表里如一,為人無和睦順之處。他之人格既然已臻完美,則他之家人便可循此范例改進修改本身,敏捷構成這般人格。他之家人既已臻完美,則可成為其諸侯國臣平易近及組成(周)王國之各諸侯國的榜樣,全王國平易近眾人格便可臻完美。整個王國管理得當,公平當道,我們便有承平可享,王國便可幸福興盛。【24】
孔子教導人們,領袖應當對別人平易近的行為和福祉負責,正如他所說的:“平易近之饑荒即我之饑荒,平易近之過掉即我之過掉。”【25】富蘭克林也贊成美德的主要意義。在1787年制憲會議上,他向其他與會代表強調了品格對于統治的主要性:“為了獲得和保證國民的幸福,年夜部門的氣力和效能,取決于印象,取決于平易近眾對當局的傑出印象,取決于對管理者的聰明和人格完全的傑出印象。”【26】
富蘭克林堅信對于安康的社會而言全平易近具有品德是需要的,並且他覺得本身有責任培養國家的青年人的品格。他認為,平易近眾的聰明和品德遠比軍事和經濟成績主要,因為在當局統治才能較差的時候,過多的軍隊和財富能夠導致社會和政治不穩定。從這個角度講,幾個操行傑出的領袖便可以把持大批的平易近眾。富蘭克林寫道:
對于公眾的好處而言,沒有什么比培養年輕一代的聰明和美德更主要的工作了。在我看來,一個國家的實力在于聰明、高貴的人:這些人遠比財富、軍隊更主要,因為若是處在愚蠢、邪惡的統治之下,財富和軍隊會被用來搞破壞,而不是為國民供給平安。盡管能培養成才的只是少數人,可是這少數人的影響,以及他們所能做的貢獻卻能夠是宏大的。【27】
富蘭克林也充足認識到制約機制對于禁止領導人和通俗平易近眾兩方去處不真個主要意義,即為了抵御人類的天性,因為富蘭克林認為當局的來源“不是人類的自愿契約,而是人類的弱點和必須”28。
富蘭克林1757—1762年和1764—1775年間作為賓夕法尼亞、佐治亞、新澤西和馬薩諸塞州的殖平易近代表在英格蘭棲身。在此期間,他開始構思幻想型當局的理論。他在倫敦經歷了一次“政治蛻變”29,尤其是,他在此期間開始對英國議會掉往信念,部門緣由在于他意識到英國的王室和他高度認可的儒家境德相悖。富蘭克林本來的守舊主義態度開始向american反動者的激進主義靠攏,他之后最終成了堅定的愛國者和合眾國的主要締造者。
之后,富蘭克林在american反動前夜表述了他對殖平易近地當局的擔憂。他見過許多差勁的殖平易近總督,但是,由于他已經對英國的政治軌制喪掉信念,他從年夜西洋此岸就學不到什么。301769年9月,在富蘭克林初次闡述本身的當局理包養論20年之后,他在一封書信中指出,假如統治手腕不得當,“(對英國來說)將兵士送到波士頓看來是……危險的一個步驟;(兵士)做不了什么功德,反倒能夠惹起長包養平台推薦短。”但是,富蘭克林認識到,與母國英國的牴觸,殖平易近地一方也有責任,因為當地的統治者對殖平易近地事務往往處理不善。【31】
殖平易近地居平易近爭取獨立的斗爭激起了富蘭克林的盼望,他覺得american反動或許能促進一個更好的當局體系。1777年,富蘭克林就american反動稱:“廣泛認為我們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我們在捍衛本身的不受拘束的同時也在為全人類的不受拘束而戰。”【32】
次年,富蘭克林勸誡american同胞:“只要有德性的平易近族才幹獲得不受拘束。當國平易近腐敗墮落時,他們更需求統治者。”【33】他強調品德的當局對于新成立國家的主要性:
為了我們這灌木叢同胞的福利,我參加過幾多次政治斗爭,研討過幾多哲學問題。可是有法令無品德共同,政治仍舊不克不及清明。我們這一族蜉蝣必須戒慎警戒,否則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變得像別的、歷史較長久的灌木叢里的蜉蝣一樣,品德淪喪,萬劫不復!【34】
總之,富蘭克林認識到了在締造合眾國的關鍵時期應用儒家原則的主要性包養。他的政管理論東西合璧,此中的“東”是基于儒家有關有用管理的政管理論。
用儒家的賢能管理制約歐洲的貴族世襲
在american反動的余波中,富蘭克林找到了將新的社會政治環境引向某些儒家管理幻想的機會。富蘭克林非常珍視這史無前例的時機,他聲稱:“一個偉年夜的平易近族有機會構成他們本身的當局,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年夜壯舉。”【35】
戰爭過后,新成立的合眾國內,種種新出現的或遺留的牴觸又顯顯露來,這讓開國元勛們頗為關注。年夜約有六千個本來支撐當局的人遷往加拿年夜,有一些人甚至發動了叛亂,1786年的謝司(Daniel Shays,1747—1825)起義就是此中一例。18世紀80年月中期,新國家成立不過幾年便能夠面臨風聲鶴唳。窮人戰爭平易近之間的牴觸,尤其是金融信貸的牴觸,讓許多州都動蕩不安。國家在宗教方面也支離破碎,圣公會教徒、上帝教徒、加爾文派教徒、胡格諾派教徒、路德宗信徒、貴格會教徒、猶太教徒、不成知論者和無神論者均人數眾多。在社會經濟方面,american也呈現階層化:上至地盤貴族,下至契約奴仆。【36】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評論說,十三個州的聯合不過是“一盤散沙”。【37】
此時,第二屆年夜陸會議(1775—1781)和邦聯國會(1781—1788)的代表無法在國家若何管理和各州應保存何種權力方面達成共識。開國元勛們迫切地想要創建一個當局體系讓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有關國家的新當局,一些反動者信任,樹立一個類似歐洲君主制的體系合適國家的最年夜好處。38與此類似,一些反動戰爭的老兵則盼望樹立貴族世襲制來“將本身及子孫同通俗平易近眾區分開來”。1784年,這些老兵構成了世襲軍人等級,組織了辛辛那提會。【39】
富蘭克林借此機會向新成立的國家介紹儒家的賢能統治,并譴責辛辛那提會成員直接違背了“國家莊嚴宣布的思惟”。富蘭克林認為:
中國人是陳舊的平易近族,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成了最聰明的平易近族。他們的榮耀并非蔭及后輩而是蔭及前輩。若是一個人因其學識、聰明抑或勇敢而被天子授官,則其怙恃也當即享有和這位新官雷同的尊重和禮數;推斷可知,此人得授官職必是由于怙恃的教導、指導和模范感化。這種榮譽向上包養網比較蔭及的方法對國家是無益的,因為它鼓勵怙恃為孩子供給傑出、品德規矩的教導。可是榮譽向下蔭及并無貢獻的子孫不僅毫無根據、非常荒謬,還會傷害子孫。因為這種做法不難讓他們驕傲自滿、不學無術,之后便一貧如洗,苛刻、奴性、邪惡隨之而來;這即是現在所謂的歐洲貴族的情況。【40】
其他元勛,好比約翰·亞當斯、約翰·杰伊(John Jay,1745—1829)、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1743—1826)也支撐這種精英主義的設法,并且譴責辛辛那提會“在美利堅共和國樹立世襲貴族的企圖”。【41】1包養網784年,華盛頓擁護說,“除非人們埋怨的問題從最基礎上解決”,否則辛辛那提會應當終止。【42】
儒家賢能管理在其他元勛中也具有影響力。誕生于國外的亞歷山年夜·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1757—1804)是一名私生子,他本來能夠在年夜西洋此岸“相形見絀”43,卻在合眾國一躍成名。開國元勛們對漢密爾頓的政治觀點極為尊敬,并就此產生過辯論,而他自己則是認同精英主義可以戰勝歐洲貴族傳統的標志人物。【44】
用品德約束當局官員
american反動之后,開國元勛們需求就國民主權是新當局的基礎這點做出解釋。在殖平易近時期,元勛們即是用此信條召集殖平易近地的假寓者反英的。戰后,他們試圖將平易近治原則與保護國民權利和不受拘束的穩定當局同時均衡起來。【45】1787年5月至7月在費城召開的制憲會議就是要為國民樹立的國家創造這樣的一個當局。富蘭克林捉住這次機會在會上講述了本身構成的政管理論。
1785年富蘭克林剛一返美,便投身于制訂新國家的政體之中。富蘭克林是制憲會議上最具影響力的成員之一;事實上,假如身體條件允許,他能夠會成為除喬治·華盛頓外獨一的會議主席人選。【46】盡管已經81歲高齡,身體欠佳,富蘭克林為了捍衛反動果實不辭辛勞地任務了四個月,貢獻宏大。在會上,他描寫了掉敗的嚴重后果:“今后的人類,會從這個不幸的例子里,對于人類的聰明所樹立的當局覺得絕看,從而交給機遇、戰爭和馴服往解決。”【47】
為描寫有用管理,富蘭克林將馬薩諸塞州當局和賓夕法尼亞州當局做了對比。富蘭克林對馬薩諸塞州的謝司起義覺得發急;他的這種反應與儒家原則是分歧的,即有用的當局管理應當保證國民不會起義。48而與此相反,費城當局因為擁有傑出的分權體系而治理有用。費城當局以兩黨為特征,“一黨力圖維持《憲法》的本來面孔,另一黨則想要增添上院來把持議會。”【49】
富蘭克林承認,盡管會議并未試圖樹立王國,可是“在人類心里,總是有一種天然的傾向:需求一個國王式的當局。”【50】好比,亞歷山年夜·漢密爾頓等人建議錄用一名終身的行政長官。富蘭克林反對這種主張,聲稱合眾國的當局“一切的權力都直接或間接來自國民”,總統的任期應無限制而非終身任職。詹姆斯·麥迪遜贊成富蘭克林的主張,他說“我們奮斗所求的絕不是平易近選的專制當局”【51】。
富蘭克林提示國民,延遲君主制的“宏大災難”的方式就是要將當局職位建設成“尊榮之位”。【52】他還強調品德的主要性;假如品德低下的人被放在“尊榮之位”,那他們會將職位變成“牟私之位”。【53】富蘭克林信任,不品德之人將英國當局變得“太狂躁”【54】,毀失落了它。為獲得各種英國當局職位的斗爭是“一切派系的真正本源,這些派系無時無刻不在決裂國家,它們讓議會分神,讓它有時匆倉促輕率地墮入毫無結果卻惹上麻煩的戰爭,並且經常強迫對方接收可恥的講和條款。”【55】由于他的海內經驗,富蘭克林在創造晚期american當局時執意要“第一掌權人足夠優秀”【56】。
在會議上,富蘭克林自始至終不斷地強調新國家的領導人性德的主要性。他向其他代表指出,野心和貪婪是“兩種豪情,總是對人間事務產生強無力的影響”;結合這兩種特質能夠會形成“最為暴烈的後果”。【57】正如富蘭克林指出的:
這些人不會是智者和謙遜的人,不會是戰爭和傑出次序的愛好者,不會是值得信賴委托的人。這些人必定是膽年夜妄為、行事暴烈、豪情膨脹、為實現無私尋求而百折不撓的人。這些人會千方百計地鉆進你們的當局,成為統治你們的人。這些人在尋求本身幸福的途中,必定錯誤百出,因為被他們擊敗的那些競爭者,與他們本是難兄難弟,出于同樣的動機,掉敗者會無休無止地破壞干擾得勢者的施政,阻撓和挫敗得勢者的辦法,使他們在國民心中顯得言語無味。【58】
基于這些原則,1788年的制憲會議旨在創造一個有權監督聯邦各州的中心當局。
用選舉團軌制制約平易近眾
由于有與英國政權打交道的經歷,american開國元勛們并不信賴強無力的中心當局。不過,他們想讓新當局具有強制聯邦各州實行其法則的權威。他們面對反動之后的社會、政治、經濟年夜動蕩,在1787年頭達成了共識,要修訂《邦聯條例》,用聯邦當局有更多權力的體制取代原有的體制。
在會議上,代表們考慮了幾種選舉總統的方法,提案包含直接普選、國會選出、州長選出、各州立法機關選出或是由抽簽選定的一批特別國會議員選出。此中一個提案是詹姆斯·麥迪遜的弗吉尼亞計劃,該計劃提議“國家行政長官由國家立法機關選定,任刻日定”。富蘭克林反對弗吉尼亞計劃,認為它違反了分權原則:國家立法機關參與另一部門的選舉會使得選出的行政長官嚴重遭到該選舉部門好處的擺布。
元勛們設計了另一個體系來取代麥迪遜的弗吉尼亞計劃。在該體系中,各州獲得與其參議員及國會代表數量相當的總統“選舉人”數量。這些選舉人的選舉方法由各州自行決定,每個選舉人會把票投給兩個人。獲得多數選舉人票的候選人當選為總統,得票第二高的候選人成為副總統。合眾國《憲法》第二條第一款提到了這種結構:“每邦按本邦議會所定辦法產生若干選舉人,人數等于該邦于國會中有資格分得的包養網聯邦參議員和聯邦眾議員人數之和;但聯邦議員和聯邦受托受薪官員不得擔任選舉人。”【59】
被稱作選舉包養團的這種體系最後是由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1742—1798)提出的。威爾遜被選為六個報告最終征求意見稿的代表之一,這項殊榮是對他作為計劃重要締造者的確定。盡管威爾遜提議委員會機密會面,但由于二人的親近關系,有足夠的來由信任富蘭克林也參與了計劃制訂。【60】在會上,威爾遜替富蘭克林發言;很有能夠富蘭克林讓威爾遜將他的設法傳達給了其他代表。在會議的最后一天,即1787年9月17日,富蘭克林讓威爾遜把他的最終報告讀給聽眾。在《憲法》通過之后,富蘭克林創辦的費城學院當即聘請威爾遜,讓他開設系列課程解釋、剖析《憲法》。1790年,費城學院授予威爾遜榮譽法學博士,并聘請他為該校首位法令傳授。1906年,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將威爾遜的棺槨遷至費城,安葬在富蘭克林旁邊。【61】
選舉團軌制是啟蒙運動幻想“國家應當自治”與必須有分權軌制兩者之間的妥協,也反應出富蘭克林及其他代表并不全然信任平易近眾能選出最勝任的候選人。富蘭克林盼望挑選出的選舉人能夠保證最能勝任的人當選總統。詹姆斯·麥迪遜擁護富蘭克林的立場,他說:“毫無疑問,依附國民是對當局的重要把持;可是經驗教導人們,必須有輔助性的預防辦法。”62在1787年前,許多開國元勛都很現實地認識到依附軌制手腕而非個人品格是維護不受拘束最有用的方法。63圖2是1789年按照american憲法進行的第一次總統選舉期間的選舉人選票。
圖2 1789年american第一次總統選舉的選舉人選票(拍攝于american平易近主博物館)
選舉團反應了富蘭克林融東進西的理論。正如富蘭克林向拉羅什富科(M.le Duc de Rochefoucauld)所言,新國家是政治試驗的機會。【64】富蘭克林告誡那些依然墨守東方傳統的人,引進新的文明元素是“天然而然、不成防止的”【65】。富蘭克林力圖讓列位代表看到幾種非東方影響的優勢,并且提出提議的《憲法》應使國家“在幾年間獲得傑出的治理”【66】。
范多倫(Carl Van Doren,1885—1950)稱,富蘭克林在1787年7月“想出的折衷計劃讓代表們達成了分歧”【67】。富蘭克林在會上努力于為平易近主共和國打好基礎,并用《憲法》情勢確定下來。【68】他作為制憲會議上最具影響力的參會者之一,幫助草擬了《憲包養法》并創立了選舉人軌制。是以,他被稱為“制憲會議的先賢”,而《憲法》失效則是他“在會議上的宏大勝利”【69】。
約翰·亞當斯認同儒家原則——當局旨在服務國民
1787年制憲會議期間約翰·亞當斯正在倫敦擔任年夜使,是以他對《憲法》的草擬沒有直接影響。不過,亞當斯通過政論寫作影響了合眾國當局的構成。此中兩篇為《關于當局的思慮》(“Thoughts on Goverment”,1776)和《為憲法辯護》(“A Defense of the Constitutions”,1778),文章發展了富蘭克林、麥迪遜及其他代表在1787年制憲會議上運用的american當局原則。亞當斯是新《憲法》的狂熱支撐者。【70】
亞當斯是american政治思惟方面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新國家政體構成時期,在當局管理方面他經常參考儒家哲學。據說亞當斯曾與其他開國元勛討論過儒家管理原則的本質和應用。令人稱道的是,亞當斯對儒家經典的英譯本不滿意,故而讀的是拉丁譯本。711808年,他向其他元勛坦言:“既然提到伏爾泰,我便可以解釋為什么我沉靜了這么久。三四個月以來,我一向和摩西(Moses)、瑣羅亞斯德(Zoroaster)、桑喬尼雅桑(Sanchoniathan)、孔子、努馬(Numa)、穆罕默德(Mahomet)及其他偉人為伴。”【7包養網2】
亞當斯認為,在確定管理手腕的時候,合眾國應該先考慮目標。他指出,縱觀歷史,“一切神學家和品德哲學家都批準,個人的幸福是人類的目標。”在他看來,最好的政體應當可以“為最多的人帶來最年夜水平的幸福”。他進一個步驟說,“從古至今無論是異教徒還是基督徒,都宣稱人類的幸福和尊嚴在于美德。孔子、瑣羅亞斯德、蘇格拉底、穆罕默德都這么認為,神圣的權威更是這般。”【73】
亞當斯像富蘭克林一樣,贊成儒家的“智者和勇者”應成為國家領袖的原則。他論證說,“在年夜型社會,居平易近疏散在廣袤的國土上,大師全都聚起來制訂法令是不成能的:是以,第一個需要步驟,即是將權力從多數人手中轉移到少數最聰明、良善包養的人手中。”【74】亞當斯還強調對共和國而言品德的主要意義:“當局一切部門的尊嚴和穩定以及國民的品德、社會的福祉都在很年夜水平上取決于司法的正派和藝術。”【75】
1787年1月上旬,亞當斯倉促將本身的第一部門勞動結果給倫敦一家印刷商付印,其標題為“美利堅合眾國當局憲法的辯護書”。除支撐富蘭克林的呼吁,即應由有品德的領導人來治理新國家之外,亞當斯還嘗試設計一套軌制來管控統治者戰爭平易近之間的權力均衡。亞當斯對純粹的平易近主心存疑慮,告誡眾人這種體制能夠會帶來災難:
還沒有哪個平易近主國家最后并未本身走上絕路的。若說平易近主比擬于貴族和君主軌制少了些自負、驕傲、無私、野心和貪婪,這實在是虛妄之言。事實并非這般,歷史上也從未這般。若是當局結構簡單,無論是處在哪種政體之下,一切人的豪情都是雷同的,若是不加監管,這些豪情會產生劃一後果的欺詐和殘暴。【76】
值得留意的是,其他元勛,好比詹姆斯·麥迪遜批準亞當斯的觀點。麥迪遜稱:“純粹的平易近主政體曾呈現動亂和爭論的圖景,曾被人發覺同個人平安和財產權是不相容的,並且往往由于殘暴而短壽。”【77】元勛們認為不加約束的平易近主與暴平易近統治相類,并且質疑這些布衣能否具有配合做出明智選擇的才能。
總之,幾位開國元勛,好比約翰·亞當斯和詹姆斯·麥迪遜,都認同本杰明·富蘭克林對儒學統治原則的愛崇,在當局的目標以及領導人具有品德的主要意義方面尤其這般。
杰斐遜應用儒家德治美德助其獲得文明獨立
杰斐遜不止一次宣布過脫離英國實現文明獨立,他從american報紙上搜集的詩作也反應出他對英國君主制的惡感。【78】盡管1787年《憲法》草擬時杰斐遜正代表american出使法國,他依然能通過與其他元勛函件往來影響聯邦當局的進展。和約翰·亞當斯一樣,杰斐遜也很樂意知曉《憲法》的成績;在他的自傳當中,他回憶本身“在9月初收到了一份(《憲法》的)影印本,閱讀、思慮此中的條款,年夜感滿足。”【79】
杰斐遜傾向于共和政體。【80】他的著作《弗吉尼亞筆記》(Notes on the State of Virginia)于1785年在歐洲出書,書中花了大批精神思慮憲法相關的問題。制憲會議之前,杰斐遜在巴黎時,他親密跟進合眾國的進展并與推進這些進展的人書信往來,此中包含詹姆斯·麥迪遜,他是1787年《憲法》的推進者之一,也是《聯邦黨人文集》(Federalist Papers:Primary Documents in American History)的作者之一。【81】
杰斐遜對于american平易近主軌制的最主要貢獻是他宣傳儒家有關領袖的品德標準。盡管那時已經是重要的開國元勛,并且會成為國家的第三任總統,杰斐遜卻盼望成為孔子稟承的那種操行高貴的領袖。82儒學對品德的強調對杰斐遜影響頗深,甚至于在他任總統期間,還在本身的私家剪貼簿里搜集孔子輯錄的中國古詩:
一首陳舊的中國詩歌
約翰·科列金(John Collegins)等譯
Ta Hio of Confucius83援用
(……摘自博德利圖書館84躲手本)
以下詩歌由威廉·瓊斯爵士(Sir William Jones,1746—1794)85譯成拉丁語,他在《關于中國人的二部經書》中告訴我們,詩歌摘自《詩經》(Shi King86)第一卷:
(他說)這首詩頌揚的是位于今河南省的衛國的國君武公,武公去世時將近百歲,時為耶穌出世前756年。這首中文詩或許與荷馬(Homer)、赫西俄德(Hesiod)同時,創作年月至多比來庫古(Lycurgus)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帶進希臘要早。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正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匪正人,終不成諼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匪正人,終不成諼兮”者包養網,道大德至善,平易近之不克不及忘也。【87】
這首詩贊揚了一位中國現代的國君,孔子將他樹立為君主的典范。杰斐遜將這首詩收錄足見他對儒家幻想是持積極態度的。【88】這首詩摘自《年夜學》,該書被稱作“優秀當局指南”或是“統治者說明”。【89】
在他將該詩摘錄的統一時期,杰斐遜創作了一本本身的《圣經》,該書便從儒家境德中吸取了部門靈感。他將這本《圣經》定名為“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與品德”;這個名稱也許就參考了1689年出書的歐洲知識分子的暢銷書《孔子的品德》(The Morals of Confucius)。【90】杰斐遜制作這本《圣經》是為了保留他認為最能代表耶穌品德高貴的章節。【91】在一封給查爾斯·托馬斯(Charles Thomson)的信中,杰斐遜描寫了他若何將《圣經》中的經文剪下來,然后根據時間或主題在一個空缺的簿本當中從頭擺列(見圖3)。杰斐遜驕傲地描寫這種擺列是“我從未見過的更美妙、更珍貴的品德準則”【92】。
杰斐遜的剪貼簿里有一首獨立的詩提醒了他對儒家賢能統治和教會的態度。詩中抨擊教會是毀失落人類聰明和品德的處所。風趣的是,這一斷言和精英主義同時出現:“優秀從沒獲得過教會的支撐。”【93】
圖3 杰斐遜對《圣經》的改革【94 】
對厭倦形而上學的杰斐遜而言,儒學是惹人進勝、切實可行的增進私德的學說。他認為儒學和他整體的宗教觀念是分歧的。一方面,杰斐遜反對一些宗教組織的情勢及部門教義;另一方面,他悵然接收了一部門基督教的品德認知。正如杰斐遜對american同胞所說的,“國家要為社會塑造品德的人,而每個成員都對社會負有個人的責任。”【95】
杰斐遜意識到儒家境德哲學對于在american樹立一個傑出、進步的當局體系具有主要意義。杰斐遜對元勛們樹立的新政體很有信念,認為它能夠很好地服務于新國家。在祝賀他當選總統的代表前,杰斐遜就american政體和美德做了以下陳述:“教人以誠信、自制、感恩、愛人,承認、崇敬主宰的天主”,新國家會有光亮的未來,american國民會成為“幸福、興旺的平易近族”。【96】
結論
在american反動期間,本杰明·富蘭克林創立了將儒家政治思惟與東方社會進步傳統相結合的理論。富蘭克林擁有史無前例的機遇,他可以將本身的理論用在合眾國當局構成的過程當中。其他幾位開國元勛也在歐洲啟蒙運動期間遭到了再度風行的儒家思惟的啟示,在為新國家創建新穎、傑出的政體時用到了孔子這位中國哲學家的觀點。
本杰明·富蘭克林、約翰·亞當斯以及托馬斯·杰斐遜是儒家政治精英主義的最為忠實的倡導者。這些元勛一道盡力,將儒家管理原則引進這個重生的國家。此中一部門盡力是由富蘭克林做出的,他創立了將儒家統治原則同東方社會進步形式結合起來的理論;而亞當斯關注與當局的目標相關的儒家幻想;杰斐遜則贊同領導人性德高貴的主要意義。
這些元勛們對儒家理念的懂得是超前的。富蘭克林引導元勛們樹立了一個穩定的當局。基于富蘭克林的理論,徵引啟蒙運動原則,開國元勛們創造了包含選舉團和三權分立在內的新的政治軌制,元勛們也開啟了精英主義的傳統,這在之后成了american政體的基石之一。這樣,元勛們對富蘭克林理論的考量和運用便將儒家原則引進了american平易近主軌制。
有人也許會希奇為什么開國元勛們會向孔子尋求指導。一個主要的緣由在于,他們想要在獨立戰爭之后也樹立文明上相對于英格蘭的獨立。他們擔心歐洲人會繼續為了本身的好處“試圖壓榨american”,這種憂慮驅使他們盡力設計出傑出的統治方法。【97】用托馬斯·杰斐遜的話來講,為了更好地將合眾國建成獨一無二的存在,它需求“剪斷臍帶”。【98】
在制憲會議上,富蘭克林向代表們解釋了為什么新國家可以從儒家管理聰明中受害。他告訴其他代表:“我們的確感覺到了本身政治聰明的缺乏,畢竟我們一向在四處找尋政治聰明。我們回顧現代歷史中的統治形式,檢查分歧共和國的形態,它們構成時便埋下了崩潰的禍根,現在都已不復存在了。我們也參看了歐洲的現代國家,可是發現它們的憲法沒一個適合我們的情況。”【99】
富蘭克林并不是獨一一個參考東方以外統治傳統的開國元勛,亞當斯和杰斐遜都總結說英國“太過腐敗,唯余猜忌和敵對”【100】。正如杰斐遜所言:
所以我承認,我覺得西塞羅(Cicero)、卡托(Cato)和布魯圖斯(Brutus)這三個團結、不加約束包養的人也想不出帶領國民進行傑出統治的方式,更想不出怎么解決這個難題,抑或會持續多久。為什么那個令人愉悅的國家在兩千五百年的時間里從沒有過一天是在我們這樣的不受拘束、明智的當局統治之下。【101】
別的,有人或許會迷惑為何歷史書和課堂上沒有提到儒家思惟對american平易近主體系樹立的影響。正如亞當斯指出的,儒家政治觀念對于通俗年夜眾來講還是太生疏了,假如有人在論辯中徵引孔子,他會被“挖苦和詆毀”。【102】富蘭克林和杰斐遜或許暗裡和人交通過本身的觀點,說“純粹、簡單的天然神論”對于新成立的共和國是最好的宗教,可是不愿意在篤信基督教的american公開具有煽動性的資料。【103】
是以,元勛們在談及儒家思惟時用了替換性術語。他們盡量從東方著作中找尋類似儒家政治見解的觀點。恰是由于這種心態,杰斐遜裁剪《圣經》并將有關品德的段落從頭整合。亞當斯應用截取的天主的啟示來傳播基督教思惟,他說:“狂熱分子經常挖苦、詆毀一切那些敢于此時徵引中國哲學家的人;可是他們會因為本身的不真誠、粗魯動搖本身的事業;而不是對它有所幫助;因為他們應當記住,天主明確宣佈,他的啟示不是為了指導少數的智者,而是指導多數的蒙昧之人。”104約翰·亞當斯、托馬斯·杰斐遜和詹姆斯·麥迪遜徵引孟德斯鳩(Montesquieu,1689—1755)和布萊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ne,1723—1780)作為權威來證明他們在樹立american政體中偏好的一些設定和法式。
在儒家統治觀念的幫助下,杰出的開國元勛們一路為偉年夜、獨特的american政體奠基了基礎。目擊這個偉年夜、獨特的政體在中西相遇中誕生了,在制憲會議閉幕時,本杰明·富蘭克林流下了熱淚。【105】
注釋
1 John Adams,“To James Warren,”January 9,1787,accessed January 26,2020,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Adams/06-18-02-0286.Gregg L.Lint,Sara Martin,C.James Taylor,Sara Georgini,Hobson Woodward,Sara B.Sikes,Amanda M.Norton,The Adams Papers,Papers of John Adams.Vol.18,December 1785-January 1787.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6,pp.538-540.
2 Joseph J.Ellis,Founding Brothers:The Revolutionary Generation.New York,Vintage Books:A Division of Rondom House,Inc.,2002,p.9.譯者注:中譯文參考約瑟夫·J.埃利斯:《那一代:可敬的開國元勛》,鄧海平、鄧友平譯,中國社會科學出書社,海南出書社,2003年,第8頁。可參見網站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15/127972857.shtm,最后訪問每日天期:2020年1月26日。
3 Shane J.Ralston,American Enlightenment Thoughts,accessed January 26,2020,https://www.iep.utm.edu/amer-enl/.
4 Ibid.
5 在american歷史上,曾有過幾次總統候選人贏得了普選卻沒有成為總統的情況。1824年,安德魯·杰克遜(Andrew Jackson,1767-1845)贏得了普選,可是沒能贏得選舉人團的多數票,最終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1767-1848)贏得了年夜選。1888年,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1726-1791)沒能贏得普選卻在選舉人團選舉中勝出。而在近年的總統選舉中,有過兩次候選人贏得普選卻在選舉人團選舉中掉利的情況。在2000年的年夜選中,艾伯特·戈爾(Albert Arnold Gore Jr.)全國得票比喬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多了50多萬;2016年,希拉里·克林頓(Hilary Clinton)比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多贏得了290萬的選票;可是兩人都在年夜選中掉利,因為他們在選舉人團中沒能取勝。
6 Noah Webster,An Examination into the Leading Principles of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 Proposed by the Late Convention Held at Philadelphia.With Answers to the Principal Objections That Have been Raised Against the System.Philadelphia:Printed and sold by Prichard&Hall,in Market Street the second door above Laetitia Court.,M.DCC.LXXXVII,1787.
7 Gilbert Reid,“Revolution as Taught by Confucianis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thics 33.2 (1923):193.
8 《論語》2.1。
9 《論語》3.19。
10 Patrick Zukeran,“A Brief Overview and 包養Biblical Critique of Confucius,”accessed February 2,2020,https://evidenceandanswers.org/article/a-brief-overview-and-biblical-critique-of-confucius/.
11 《論語》2.1。譯者注:原文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2 Reid,op.cit.,p.200.
13 這句話在《荀子·哀公》中也有記載: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問,圣君之問也,丘,君子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孔子曰:“君進廟門而右,登自胙階,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黎明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黎明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君出魯之四門,以看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船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船,水則覆船,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14 Reid,op.cit.,p.190.
15 《論語》4.12。
16 《論語》4.16。
17 《論語》4.5。
18 Jennifer Ratner-Rosenhagen,The Ideas that Made America:A Brief Histo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p.31.
19 Zukeran,op.cit.
20 Bill Schwarz,The Expansion of England:Race,Ethnicity and Cultural History.Psychology Press,1996.
21 Ibid.
22 Dave Wang,“Confucius in the American Making:The Fo包養網unders’Efforts to Use Confucian Moral Philosophy inTheir Endeavor to Create New Virtue for the New Nation,”Virginia Review of Asian Studies 16 (2014):11-26.
23 Benjamin Franklin,“To George Whitefield,”Reprinted from The Evangelical Magazine,XI (1803):27-28;also AL (fragment):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Philadelphia,July 6,1749,accessed February 2,2020,https://founders.gov/documents/Franklin/01-03-02-0156.
24 Benjamin Franklin,“From the Morals of Confucius,”The Pennsylvania Gazette,1728-1789,Vol.4,1737-1740,p.74.感謝american哲學會前會長Roy Goodman供給《賓夕法尼亞公報》相關資料。
25 Ibid.,p.82.
26 Benjamin Franklin,“Speech in the Convention on the Constitution”(unpublished),September 17,1787.譯者注:中譯文參考詹姆斯·麥迪遜:《辯論:american制憲會議記錄》(高低冊),尹宣譯,沈陽:遼寧教導出書社,2003年,第775-776頁。
27 Benjamin Franklin,“To Samuel Johnson,23 August 1750,”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Franklin/01-04-02-0009.[Original source:The Papers of Benjamin Franklin,Vol.4,July 1,1750,through June 30,1753,ed.Leonard W.Labaree.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1,pp.40-42.]
28 Benjamin Franklin,Marginalia in a Pamphlet by Allan Ramsay,MS notations in the margins of a copy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of[Allan Ramsay]Thoughts on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Go包養vernment,Occasioned by the Late Dispute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Her American Colonies.Written in the Year 1766 (London,1769),accessed February 2,2020,https://franklinpapers.org/framedvolumes.jsp.
29 Accessed January 26,2020,https://teachingamericanhistory.org/static/convention/delegates/franklin.html.
30 Louis J.Sirico Jr.,“How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Doctrine Shaped the Executive,”Working Paper Series,Villanova University Charles Widger School of Law Year 2008,p.10.
31 Benjamin Franklin,“To George Whitefield”[Before Sept.2,1769],reprinted from Joseph Belcher,George Whitefield:a Biography,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is Labors in America,New York,1857,pp.414-415.
32 Benjamin Franklin,“To Samuel Cooper,1 May 1777,”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Franklin/01-24-02-0004.[Original source:The Papers of Benjamin Franklin,Vol.24,May 1through September 30包養,1777,ed.William B.Willcox.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4,pp.6-7.]
33 Mark Skousen,The Completed Autobiography by Benjamin Franklin.Washington DC:Regenery Publisher,2006,p.359.譯者注:中譯文參考邁克爾·桑德爾:《平易近主的不滿:american在尋求一種公眾哲學》,曾紀茂譯,南京:江蘇國民出書社,2008年,第149頁。
34 Benjamin Franklin,“To Madame Brillon,”The EphemeraAL (draft).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French translations: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three),Bibliothèque de la SociétéEduenne,Autun,Institut de France;copy or transcript:Yale University Library;incomplete copy:Huntington Library,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franklinpapers.org/framedvolumes.jsp.譯者注:中譯文參考夏濟安譯:《american名家散文選讀(英漢對照)》,上海:復旦年夜學出書社,2000年,第29頁。
35 Benjamin Franklin,“To Count Castiglione”(unpublished),Philada.Oct.14,1787.
36 The Basi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accessed January 26,2020,http://www.let.rug.nl/usa/outlines/government-1991/theconstitution-an-enduring-document/the-basis-of-the-american-republic.php.
37 American History:From Revolution to Reconstruction and Beyond,accessed January 26,2020,http://www.let.rug.nl/usa/outlines/history-2005/the-formation-of-a-national-government/constitutionalconvention.php.
38 Willi Paul Adams,The First American Constitutions:Republican Ideology and the Making of the State Constitutions in the Revolutionary Era.Rowman&Littlefield,2001,pp.128-129.
39 在反動之后的幾年,會員數量不斷上升,會員供職于合眾國一切主要部門和許多州當局。包含托馬斯·杰斐遜在內的一些人對顯然構成的世襲精英非常擔憂;會員成分通過長子繼承獲得,進伍軍人和年夜部門平易近兵軍官被消除在外,除非他們長時間在州衛隊或年夜陸軍系統退役。本杰明·富蘭克林是最早批評該組織的人之一,盡管他之后接收了該組織在共和國的位置并在國家成立之后作為榮譽會員參加了該組織。他擔憂的不僅僅是明顯構成了貴族次序,還有該組織將雕作為徽章會喚起紋章學的傳統。
40 Benjamin Franklin,“To Sarah Bache”(unpublished),Passy,Jan.26,1784.Benjamin Franklin Paper,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s://franklinpapers.org/framedvolumes.jsp.
41 Broadus Mitchell,Alexander Hamilton:The Revolutionary Years,Lead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Series.ed.North Callahan,Thomas Y.New York:Crowell Company,1970,p.305.
42 Ibid.
43 Ellis,op.cit.,p.9.
44 Cokie Roberts,Founding Mothers:The Women Who Raised Our Nati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2004,p.190.
45 Richard R.Beeman,“Perspectives on the Constitution:A Republic,If You Can Keep It,”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s://constitutioncenter.org/learn/educational-resources/historical-documents/perspectives-on-the-onstitution-a-republic-if-you-cankeep-it.
46 Walter Isaacson,Benjamin Franklin:An American Life.New York:Simon&Schuster,2003,p.446.
47 Benjamin Franklin,“Convention Speech Proposing Prayers”(unpublished),June 28,1787,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s://franklinpapers.org/framedvolumes.jsp.譯者注:中譯文參考《辯論:american制憲會議記錄》,第233頁。
48 Reid,op.cit.,p.191.
49 Skousen,op.cit.,pp.356-357.
50 Benjamin Franklin,“Speech of June 4,1787,”June 2,1787.From Benjamin Franklin:Convention Speech on Salaries(unpublished),accessed April 5,2022,https://franklinpapers.org/framedvolumes.jsp.譯者注:中譯文參考《辯論:american制憲會議記錄》,第44頁。
51 James Madison,“The Federalist No.84[28 May 1788],”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Hamilton/01-04-02-0247.[Original source:The Papers of Alexander Hamilton,Vol.4,January1787-May 1788,ed.Harold C.Syrett.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2,pp.702-714.]
52 Benjamin Franklin,“Speech of June 4,1787,”June 2,1787.
53 Ibid.
54 Ibid.
55 Ibid.
56 Catherine Drinker Bowen,Miracle at Philadelphia:The Story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May to September 1787.Boston and Toronto: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66,p.60.
57 Records of the Federal Convention,Article 2,Section 1,Clause 7,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press-pubs.uchicago.edu/founders/documents/a2_1_7s2.html.
58 The Founders’Constitution,Volume 3,Article 2,Section 1,Clause 7,Document 2,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pres包養s-pubs.uchicago.edu/founders/documents/a2_1_7s2.html;Max Farrand,ed.,The Records of the Federal Convention of 1787.Rev.ed.4 Vols.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37.譯者注:中譯文參考《辯論:american制憲會議記錄》,第43頁。
59 The Founders’Constitution,Volume 3,Article 2,Section 1,Clause 7,Document 2,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press-pubs.uchicago.edu/founders/documents/a2_1_7s2.html.譯者注:中譯文參考《辯論:american制憲會議記錄》,第857頁,譯者對尹宣譯文進行結局部改動。
60 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www.benjamin-franklin-history.org/constitutional-convention/.
61 George Taylor,James Wilson,published by Society of the Descendants of Signers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s://www.dsdi1776.com/signers-by-state/james-wilson/.
62 James Madison,“The Federalist No.51[6 February 1788],”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Hamilton/01-04-02-0199.[Original source:The Papers of Alexander Hamilton,Vol.4,January1787-May 1788,pp.497-502.]譯者注:中譯文參考亞歷山年夜·漢密爾頓、約翰·杰伊、詹姆斯·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232頁。
63 Michael Kammen,The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A Documentary History.Penguin Books,1986,p.xv.
64 Isaacson,op.cit.,p.457.
65 Benjamin Franklin,“To the Editor of the Federal Gazette”(unpublished),1788,Benjamin Franklin Papers,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s://franklinpapers.org/framedvolumes.jsp.
66 Benjamin Franklin,“Speech in the Convention on the Constitution”(unpublished),September 17,1787.
67 Ibid.
68 Ibid.
69 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s://www.constitutionfacts.com/us-constitution-amendments/fascinating-facts/.
70 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s://www.mtsu.edu/first-amendment/article/1156/john-adams.
71 John Adams,“To François Adriaan Van der Kemp,1 October 1817,”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Adams/99-02-02-6807.[This is an Early Access Document from The Adams Papers.]
72 John Adams,“To Benjamin Rush,22 December 1808,”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Adams/99-02-02-5282.[This is an Early Access Document from The Adams Papers.]
73 John Adams,“Thoughts on Government:Applicable to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American Colonies;In a Letter from a Gentleman to his Friend,”April,1776.
74 Ibid.
75 Ibid.
76 John Adams,“To John Taylor,17 December 1814,”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Adams/99-02-02-6371.[This is an Early Access Document from The Adams Papers.]
77 James Madison,“The Federalist 10,1787,”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Hamilton/01-04-02-0199.
78 Jonathan Gross,ed.,Thomas J包養網efferson’s Scrapbooks:Poems of Nation,Family&Romantic Love Collected by America’s Third President.Hanover,New Hampshire:Steerforth Press,2016,p.12.
79 Thomas Jefferson,“Autobiography,1743-1790”,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s://avalon.law.yale.edu/19th_century/jeffauto.asp.
80 Benjam包養網 花園in Rush,“Commonplace Book March 17,1790,”The Founders on the Founders:Word Portraits from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Era.Ed.John P.Kaminski.Charlottesville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2019,p.297.
81 A Quick Look at Thomas Jefferson’s Constitutional Legacy,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s://constitutioncenter.org/blog/a-quick-look-at-thomas-jeffersons-constitutional-legacy.
82 Colin Wells,Thomas Jefferson,“Poems of Nation,Family,and Romantic Love Collected by America’s Third President,”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 42.3 (2007):626.
83 《年夜學》的古譯。
84 博德利圖書館,牛津年夜學的總圖書館,研討型圖書館,1602年樹立。
85 威廉·瓊斯爵士,英國學者,亞洲學會(Asiatic Society)創始人。
86 漢語拼音為“Shi Jing”,《詩經》的標題譯法包含“The Book of Songs”“Classic of Poetry”“Book of Odes”。
87 Gross,op.cit.,p.163.選自《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88 杰斐遜于1801年開始做剪貼簿,兩屆總統任期內都在編輯此簿。
89 Reid,op.cit.,p.194.
90 J.David Gowdy,“Thomas包養網 Jefferson and the Pursuit of Virtue,”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www.liberty1.org/TJVirtue.pdf.
91 Thomas Jefferson,The Life and Morals of Jesus of Nazareth (The Jefferson Bible),The Extracted Textually from the Gospels,Together with a Compariso包養網n of His Doctrines with Those of Others.N.D.Thompson Publishing Co.,1902.
92 Thomas Jefferson,“To Charles Thomson,9 January 1816,”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Jefferson/03-09-02-0216.[Original source:The Papers of Thomas Jefferson,Retirement Series,Vol.9,September 1815 to April 1816,ed.J.Jefferson Loone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2,pp.340-342.]
93 Gross,op.cit.,p.12.
94 Silvia Lia Leigh,MD,“Jefferson Bible,”accessed January 29,2022,https://fatherscall.com/2019/09/28/jefferson-bible/amp/.
95 “From Thomas Jefferson to George Hammond,29 May 1792,”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5,2022,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Jefferson/01-23-02-0506.[Original source:The Papers of Thomas Jefferson,Vol.23,1January-31 May 1792,ed.Charles T.Culle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pp.551-613.]
96 Thomas Jefferson,“First Inaugural Address,”The Papers of Thomas Jefferson,Vol.33,17 February to 30 April 1801,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pp.148-152,ac包養cessed February 3,2020,http://www.princeton.edu/~tjpapers/inaugural/infinal.html.
97 R.B.Bernstein,The Founding Fathers Reconsider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p.26.
98 Thomas Jefferson,“Autobiography,1743-1790,”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avalon.law.yale.edu/19th_century/jeffauto.asp.
99 Benjamin Franklin,“Convention Speech Proposing Prayers”(unpublished),June 28,1787,Benjamin Franklin Papers,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franklinpapers.org/framedvolumes.jsp.
100 Bernstein,op.cit.,p.32.
101 “From Thomas Jefferson to John Adams,10 December 1819,”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1,2019,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Jefferson/98-01-02-0953.[This is an Early Access Document from The Papers of Thomas Jefferson,Retirement Series.]
102 John Adams,“To François Adriaan Van der Kemp,1 October 1817,包養網”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2019,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Adams/99-02-02-6807.[This is an Early Access Document from The Adams Papers.]
103 Thomas Paine,“Age of Reason (1794-1795),”In Jennifer Ratner-Rosenhagen,The Ideas that Made America:A Brief Histo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p.58.
104 John Adams,“To François Adriaan Van der Kemp,1 October 1817,”Founders Online,National Archives,accessed April 11,2020,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Adams/99-02-02-6807.[This is an Early Access Document from The Adams Papers.]
105 Accessed Febury 3,2020,https://www.constitutionfa包養cts.com/us-constitution-amendments/fascinating-facts/.
發佈留言